[马文娟]电脑变人,还是人变电脑?

2012年10月26日  浏览:4564 作者:河北邢台马文娟 来源:第八期快乐妈妈讲习班

现在科技的高速发展,已经使数年前科幻电影中的一些片断成为现实。十年前宝贝疙瘩一样的台式机和笔记本如今真的像纸质的笔记本一样普及,不,应该说比它还多,因为智能手机和Ipad之类的平板电脑更是可以做到走到哪带到哪。如果你注意观察一下,这些事物开始时基本都是从国外流入中国的,而且国外计算机技术的前端发展方向是人工智能,除了让计算机来模拟人的某些思维过程和智能行为以外,某此国家还在进一步研发,让机器人可以像人一样有思想、有感情。就象“霹雳游侠”中的那台智能车一样。这让我想到,我们的家长和老师,为了让孩子考出好分数,逼着孩子去背书、做题、考试,而轻视孩子的创造力,漠视孩子的内心情感,我们正在做着和国外相反的事情,我们正在用填鸭式的教育方法让我们的孩子都成为一台小电脑。

这让我想起了《用尊重成就孩子的一生》这本书中的一段故事:现代的美国学校是根据“多元智能”理论来安排教学活动的,“多元智能”之父加德纳教授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到中国来考察研究中国的基础教育,他们夫妇来到中国时,把当时只有一岁半的儿子本杰明也带来了。每次全家从外面回到酒店,加德纳都把钥匙给本杰明,让他去开房间的门。本杰明拿着钥匙在大门上划来划去半天也找不到钥匙孔,孩子一点也不恼,反倒兴趣盎然,觉得钥匙碰在门锁上发出的声音很好玩,笑得嘎嘎的。加德纳夫妇总是站在一旁微笑地看着孩子挥舞着小胳膊来回地尝试,从来不出手帮他。有趣的是,每当有宾馆的工作人员或者中国客人经过,他们都会立即停下脚步,上前把着孩子的手,帮孩子把钥匙插到锁孔里去,再转动钥匙把门打开。完后,他们都会微笑地看着加德纳夫妇,等着他俩的感谢。这种举动让加德纳十分惊讶和不解。因为本杰明并没有要求大人的帮助,他在玩,在探索,在这些过程中他得到了极大的乐趣,何况他们夫妇并不急着进门,如果着急,他们自己完全可以把门打开。可为什么每次都有中国人不请自来地提供“帮助”呢?加德纳心里一点都没有感激之意,他觉得很不可思议,这些人不请自来不仅打断了孩子的思维过程,还破坏了他的探索乐趣。带着疑惑,加德纳教授向中国的大中小学的各个阶段的教育同行们提出来这个问题。 出乎他的意料,所有的中国同行都异口同声地对中国人的做法表示赞同。大家一致认为:孩子小时候,什么都不懂,成年人就应该直接告诉他们怎么做,让孩子在最短的时间内掌握更多的知识,这样可以让他们少走很多弯路,省很多时间。这种做法跟美国父母的做法完全不同:美国父母绝对不会“手把手”地直接把知识灌输给孩子,相反,他们会让孩子自己去探索去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在这个过程中孩子既得到乐趣,又培养和发展了技能。当然,这种教育方式需要父母花很长的时间,具有足够的耐心才行。后来加德纳教授走访了很多中小学校,看到的景象让他又一次惊讶不已。中国学生取得优秀成绩的方法是记忆老师或者专家提供的大量资料。而美国的情况是:学生不需要去熟记材料,重要的是能够找到需要的材料,并能分析和归纳总结这些资料,然后形成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读了这个故事,我实然有一个大胆的设想。试想,如果说现在有一根USB线,能够联在孩子和硬盘之间,可以把硬盘里的知识都拷到孩子的脑子里,让孩子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考试每科都有标准答案,反正就是你想让孩子知道什么他就能知道什么,我们来猜猜,我拿这根线在中国家长中间竞拍,我能得到多少钱?我相信那一定是个天文数字。如果我能批量生产,每根USB线卖100万人民币,你说我能卖出多少根?我想也会是个天文数字。可惜,我没有这根USB线,所以我成不了世界首富,所以家长们还得在“比”“逼”“说”“打”“替”的道路上继续逆势前行,孩子们也得继续在父母这唯一的思维上走钢丝,人们说高考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其实在“独木桥”之前,孩子已经在这根钢丝上悬了十几年了,人人都知道这个思维是什么,它就是“一切为分数,考上名牌大学就是胜利”,至于大学以后的事,那也得先考上再说。

我认识一位瑞典企业家,他鼓励儿子来中国读书工作,他本人也多次来中国旅游、学习汉语,并作为志愿者教授英语,因为他坚信未来世界的经济中心在中国。每次听他坚定地说“未来的经济中心在中国上海,而不是美国纽约”时,我内心都为我的祖国感到无比的自豪。可是当我走进家庭教育的领域,当我了解了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普遍现状时,我内心感到了深深的不安。

我们拿什么来实现这个“经济中心”的理想呢?用我们的分数,还是我们的升学率?用孩子们脑子里的考试重点,还是某些题型的标准答案?我们的学校用全部的力量追求着这些,我们的孩子用20年的青春换来了这些,可是,到头来,我们最需要的却是创新能力和领导世界潮流的能力,而这些却没有标准答案。

21世纪是一个信息爆炸的世纪,请大家看看自己的电脑、手机、硬盘、U盘,哪一个里面不是存的满满的?我老公是一个数码发烧友,他第一台电脑是40G的硬盘,第一个U盘是128M,后来电脑不断更新换代,因为有太多的东西没有地方放,硬盘也要单独购买,从120G250G500G1T到现在的2T,还是觉得不够用。互联网功能的强大已经让知识没有界限和阻隔,没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21世纪,最重要的不是知识和信息,而是创造力和引领世界潮流的能力。我们对孩子发展程度的评判标准已经远远落后于时代的要求。分数只能跟随孩子十几年,却像一根紧箍咒一样勒紧了一个个可爱的小脑袋瓜。我们在他们求知欲最强的时候,用一盆盆关爱之水浇灭了一颗颗探索世界的心灵火种。如果我们在对待孩子这宝贵的十几年时,能够多想想孩子后面几十年的发展之路,多想想中国和世界几十年后的发展状况,会不会能少一些保守和盲从,多一份理智和勇气呢?

联系我们

我们的成长,离不开您的支持和关注……

快乐妈妈微店商城

快乐妈妈微店商城

快乐妈妈公众微信

快乐妈妈公众微信

指导老师微信

指导老师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