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艳艳]家庭教育与抵制日货

2012年9月20日  浏览:5001 作者:山东潍坊刘艳艳 来源:第八期快乐妈妈讲习班

最近以来中日关系日益紧张,抵制日货的浪潮也是一波接一波,呼声很高。我读的书很少,阅历更少,但是就抵制日货这一事情,想发表一下与家庭教育之间关系的看法。

产生这一想法,源于买一部相机的触动, 在去参加快乐妈妈培训之前,我想买一部新的相机,我原来的卡片机有点过时了,在上网选择款式的时候,正好看到了一篇抵制日货的文章,燃起了我的爱国情怀,我跟老公说我要抵制日货,老公说不要盲目爱国, 我还很不服气说,日本人那么坏,赚我们钱,还老找我们茬,不应该抵制日货么, 老公说那你看看其他的牌子吧。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以前不需要也没怎么关心这些数码呀、电器的市场。我惊讶的发现品牌的相机几乎无一例外的都是日本的牌子,国产的相机都是很低端的市场,也是若有若无,没有什么生机。如果有相同品质的相机,哪怕国产的比日本的贵我也会选择国产的,可是我发现根本没有这种机会。我想起刚进大学时要买一部随身听,那时也是索尼、松下的天下,当时一个支持国货的念头,我选了一个国产的牌子,结果没几天就出毛病,拿去让换,态度很好给换了一个, 可是就这样不到半个月的时间我换了三块新的随身听, 我都怀疑他给我的本来就是不好的。最后没办法,我还是买了一部尼康的相机made in China 42倍长焦广角的数码相机,国产的品牌根本就没有,韩国的相机听说也是徒有其表,而欧美的动则上万。只有日本的恰恰物美价廉,满足我的需要。整个培训期间因为时间很紧根本没有我自己拍照的机会,我不知道我拿出尼康相机来拍照会不会招来人身攻击。随着抵制日货的持续开展,网上列举出了各个领域日本品牌的名字,包括汽车、家电、数码、化妆品、日用品、餐饮等等,我们的生活几乎要被日本的品牌覆盖了,这是一个多么可怕的现象!

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强大不在于一场战争的胜利与失败,八年抗日我们终于胜利了,但是也付出了惨重的代价,日本战败了却并没有妨碍经济在战后迅速发展。而且战争永远不会换来真正的和平,只会加快人类的灭亡。当今国力的竞争除了国防,更在于教育、经济、科技、文化领域等实力,而最终实力则取决于一国的文化和教育。文化和教育是根,经济、科技、国防是树干。看看历史上中国辉煌的时候,无不是重视文化和教育的时候。

如今我国的国民生产总值年年飞速增长,甚至超过了日本,国外的旅游市场、奢侈品牌也把目光投向了富裕起来的中国人,可是不仅国外的人不怎么尊重中国人,连中国同胞自己都互相指责抱怨,互不信任,社会风气日益败坏。这一切根源于我们对自己固有文化的丢弃,丧失民族自信心,盲目的学习吸收西方表面的科技文化的结果,实则很多被我们吸收过来的都是被扭曲了的,自己文化的根都没有扎好,怎么有能力吸收别人的精华呢。这就好像如果我们的语文素养很差就不能把有价值的英文资料很准确的用中文来转达一样。

日本的文化来源于古代的中国,唯一不同的是他们一直坚持在用,而我们却丢弃了。日本的产品为什么风靡全球,其实很简单,首先是质量过硬、物美价廉,然后是他们的技术水平。一提及日本的产品,人们首先想到的是对其产品质量的信任,这不是某一个品牌,这是一个国家的品牌。而中国的大路货,made in China 却成了廉价低档货的代名词,这也是一个国家的品牌。难道说中国人比日本人笨么,没有创造力么。答案是否定的,因为历史上都是日本人向中国人学习、取经,也从没听说日本人侵略中国人,日本人侵略中国人是在我们丢弃了自己的文化之后的事情。

伪劣的产品,在于伪劣的人品,伪劣的人品,出自伪劣的母亲。行有不得反求诸己,对个人是这样,对国家也是这样,为什么我们自我感觉自己发展很快了,日本那么个小国家还是会敢挑衅我们,一定是我们有让他看不起的地方,他为什么不去挑衅美国,还要跟他结盟呢。如果我们不反省自身,从根本上提高我们的国民素质和国际品牌形象,那么所谓的抵制日货,也仅仅是在做表面文章,毕竟大量的日本品牌是由中国工厂生产的,我们的活动还没有伤及日本的时候先伤到了自己的同胞,尤其是那种打砸日本产品的做法,更是无知,最近在网上看到,说是日本间谍故意挑起的。想想还没有怎么对外,先起内讧了,岂不让人看笑话。

试想如果我们能有日本的科技水平,会是什么样的效果。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日本人对我们的传统文化研究学习的很深, 我们痛恨日本人,可是有没有好好学习一下他们是怎么做到经济迅速发展,产品占领广大的国际市场的,他们思想深处是什么样的文化价值观。日本国内资源贫乏,自然灾害频繁,他们是有着强烈生存危机感的民族,所以他们的民族团结力强,他们对待企业就像对待家一样的忠诚,他们通过过硬的产品在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以换取很多必须但国内又很缺乏的生活资源。而我国GDP的增长是靠廉价的大陆货和廉价的出卖我们宝贵的资源换来的, 相比GDP在世界上的排名,我们的综合实力、文化、教育、国民素质还有很大的差距。

在学历史的时候,我记住了这样一句话,“翻开世界历史,就是一部战争史,战争是历史的常态,而和平是短暂的”。既然国家与国家之间的较量是永恒的话题。那么我们就必须从根本上提高我们的国民素质,从根本上赢得世界的尊重。这个根本在哪里呢,在文化和教育。值得庆幸的是我们的祖先为我们留下了最优秀的传统文化, 二十一世纪是中华文化的世纪,这是早在三十多年前就被各国的诺贝尔奖获得者所公认的。如果我们不充分的发挥自身的优秀文化,还是一味的盲目的追随西方的步伐,那真是抱着金饭碗去乞讨的可怜人。

而文化和教育的落实点在哪里? 在家庭教育。一个家庭养育的是自己的孩子,所有家庭养育的就是祖国和民族的未来,天下兴亡,我的责任。每个人的力量都不可小视,每个人都有成为天才和伟人的潜力,可是想想我们的父母们是怎么扼杀这种潜力的呢, 从上学我们就被这样教育, 要好好学习,将来才能考上好大学,才能找到好工作, 不然你就只能下苦力,吃不上饭。一二十年的辛苦,只是为了找份好工作,过上好一点的生活,而所谓好一点的生活就是吃的好一点,住的好一点。难怪我们只能为他人做嫁衣,只能是中国制造,不能成为中国创造。如果我们的父母们在教育孩子的时候站的高一点, 从复兴民族的高度出发,告诉我们的孩子,为了我们文化的复兴,中华民族的崛起而好好学习,当有了这样的胸怀的时候,人的气概就会被提升, 成长的动力被点燃,就会自觉主动的学习,为了这一目标发挥自己的无限潜能,我们还担心做不出高质量的产品,创造不出高科技的产品来么, 还需要为日本做品牌加工么,还需要抵制日货么。如果日本或者世界看到我们中华民族这样的觉醒,他还会不尊重我们么,还有空挑衅我们么, 一定是会忙着埋头发展他们的经济科技了。在资源和文化上我们是有着先天优势的, 现在的情况是我们好比是一个不思进取的富家少爷,而日本就像自强不息的穷家小子,他认识到自身的不足,他进取,他超越。如果懒散的富家少爷能够清醒过来,奋发图强,一定会前进的更快, 因为他有自身良好的基础。

二十一世纪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世纪,中国儒家文化的核心是仁爱和平,只有中华民族文化的真正复兴,才能为世界带来长久的和平。呼吁我们的父母敞开心胸,站在民族复兴的高度,教育我们的孩子成为中华文化的传播者,把仁爱和平的思想带到世界各地。中庸里讲“柔远人则四方归之,怀诸侯则天下畏之。”做父母的一定要从小为孩子灌输这样民族复兴的高度的责任感和气概,这无疑为孩子打开了无限发展的空间,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动力,试想这样的孩子长大后会没有工作,吃不上饭么,如果我们一味狭隘的强调学习是为了考大学,找工作,不然会没饭吃,这样的孩子能出息到哪里去。为什么现在的孩子到了大学就没有学习的动力了,因为如果目标仅仅是为了工作吃饭的话,他认为他的父母就能满足他的需求,何必那么辛苦去工作,啃老族就是这样被父母们教育出来的。同样我们的父母有了教育孩子的共同的出发点和高度,我们的民族会不团结不强大么。

联系我们

我们的成长,离不开您的支持和关注……

快乐妈妈微店商城

快乐妈妈微店商城

快乐妈妈公众微信

快乐妈妈公众微信

指导老师微信

指导老师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