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恒]《别让亲妈变后妈》有感
亲生后母现象是什么呢?简单的说就是,这母亲是亲生的,但是由于隔离,小时候没有在父母身边,或者由于某种原因,父母亲没有花很多的时间在孩子身上,最后孩子和母亲之间,孩子和家庭之间,家庭和孩子之间,没有太多的感情,感情淡薄,产生疏离感,这样就导致了孩子后来存在一系列的心理问题。现在大量的留守儿童父母和孩子直接隔离,城市里面父母和孩子的隔离相对来说要少一点,但是这个问题同样存在、不可忽视,在这种情况之下,往往会导致一种“泛亲生后母现象”。
看完后,就感觉我属于“泛亲生后母现象”那一类。孩子出生后我心理上的反差,让我和孩子的疏离感在无形中产生。对孩子的关注度并不高、和孩子的交流并不畅,而对孩子的期望值又那么大。随着时间的推移,孩子一天天长大,各种各样的问题也一天天出现、一天天增多,我没办法了、我解决不了了、我不敢面对了。才使我认真的去想为什么会这样呢?有时还想到我的孩子不应该是这样的。于是去咨询、去学习、去提高、去改变。
十月怀胎,感受到了老公倍加细心的呵护,对宝宝深切的渴求期盼,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憧憬。十个月里,充满了幸福、欢乐、喜悦,我们时刻准备着迎接一个新生命的到来。
终于,那一天到了。
从头天上午住院,到第二天生下孩子,整整折腾了一夜,痛得我死去活来、刻骨铭心。几次,都想剖了算了,老公婆婆都不让,医生也没说非得让剖腹产,我一直就认为婆婆和老公是为了省钱才让我顺产的,不让剖,我也没办法,只好忍着。经过了一天一夜的痛苦挣扎,于第二天8:45分顺利产下了孩子,这时我才长长的舒了一口气。当时,心里是一种幸福、一种甜蜜、一种踏实。在看到宝宝的那一刻,再痛也忍了,也认了,感觉值得。到现,别人问生孩子是“剖”还是“顺”时,我会毫不犹豫的说“剖”,因为我感觉顺产实在是太受罪了。生下孩子三天时,我妈妈来到了医院,当时,因为某种原因,生了场气,我吃不下,还很伤心,很多人都劝我,说对身体不好,下不了奶对孩子也不好等等。在孩子第五天的时候,我要出院,回老家,第六天给孩子庆生。别人顺产的都能下地走路,而这时的我一直还不能坐。
也就在这时,我才知道,我们原来住的地方因为我坐月子不能回去了。当时我们住的是嫂子的房子(他们当时没在那儿住),我坐月子不让在她那儿,说是对她不好,要等满月后才可以回去住。所以我坐月子必须回到农村老家去,而老家呢,本来地方就小,房间就少,嫂子在老家结婚时的那个房间,那张床也不让用,说对她不好……唉,不管怎样,孩子已经生出来了,我还不能乱动,让去哪儿就去哪儿吧。
那时,还没有老婆生孩子老公也有一个月假期的规定。所以老公每周一早上骑着自行车到20公里外的市区去上班,周五晚上再回到家里陪我们。我感觉老公真的很辛苦,但我又能看出他真的感觉很幸福。平时的生活就由婆婆来照顾。而婆婆呢,在我和老公谈恋爱时,都不愿意,嫌我家离许昌太远(二、三百公里),另外还说我工作不好、个子太低等等,甚至在我们结婚时,她都没出现,说我克她,拜父母时,就公公一个人在那,她在楼上不下来。这一个月里,我也没感觉她对我真的有多好,没有看到过她温柔的眼神,没有听到亲切的话语,婆婆好象在履行她的职责,每天重复着她同样的工作。一个月里,天天都炒方瓜,烙馍,稀饭打两个鸡蛋,有时我还不吃鸡蛋。我就提了一次要求,想吃西红柿炒鸡蛋,也吃上了,是她不知从谁种西红柿的地里摘了两个青青的西红柿,阳历十月,我也知道,农村的西红柿基本上没有了,都到该拔秧子的时候了,可是集市上都有卖的呀。一个月,没吃过肉……在回城的前一天,还是老公的奶奶杀了一只她自己喂的鸡,让婆婆炖了给我吃(她们婆媳关系也不好),虽然奶奶已经不在了,但她对我的好我会永远记住的。
生过孩子后的感觉与怀孕期间的感觉真是一落千丈,那种生活不是我想要的生活。不过呢,现在接触了传统文化,参加了快乐妈妈读书会,通过学习,使我认识到,我还是要感恩所有的人,感谢婆婆的,要感恩她能天天为我做饭,帮孩子洗尿布,帮我带孩子等等,我不能抱怨她,要理解她,还要孝敬她,我会一如既往的对她好,无论她对我怎么样!因为我知道“好人有好报”;还有,她毕竟是我的“好老公”的妈妈,我不会让老公为难的。
有这样的生活,对自己来说并不算什么。让我痛苦的是,在我生完孩子十天后,我还没大便过一次。我心里不舒服,解大便又解不下来,后来是老公用手来帮我的,我永远都不会忘记……当然,还买的有药物。从此,我知道我得了痔疮,也知道了,那个滋味呀真的是很难受。
因为孩子要吃奶,不敢吃药。但是,终于我还是坚持不住了,在生完孩子第十五天的时候,我还是吃药了,不但吃中药(丸),还吃了西药,都是村里面诊所的医生拿的。吃了那么多药,当时孩子还照样吃奶,真的不知道到底对孩子有没有副作用,当时也没想着把多余的奶给吸出来,不让孩子吃。有时疼的受不了,我就想着要止疼药吃,非得吃止疼片,但都说这个药不能吃,也都劝我忍一忍,别吃止疼药,好象是最后也没吃疼药。一个月下来,我没有真正的在那儿坐一次,每次给孩子喂奶,都是用胳膊支着身子,右边酸了,换左边,左边酸了,再换右边……这样,每天重复着从左到右、从右到左的动作。有时候吧,看着孩子还是喜悦的,还是开心的,但怎么感觉着痛苦的时间要比开心的时间长的多。
一个月后,回到市区,按部就班的生活。婆婆帮我带孩子,另外还有婆婆女儿及她的比我们还大三个月的孩子(在我们这里住了一个冬天近四个月)。三个大人带两个小孩子。当时,经济条件真的是不好,整天家里乱的没法说,过的也是紧巴巴的,在孩子四个月的时候,我就去上班了,因为孩子要喂奶,时间要求上比其他同事要稍微松一些。一是因为家里经济条件确实不好;二是正好以前单位的的老板给我打电话问我可以去上班吗?三是不想在我家里面那样一个环境下呆着。在孩子将近一岁断奶后,我开始上夜班,每天晚上10以后到家,老公搂着孩子已经进入梦乡了。孩子,更多的时间晚上都是和爸爸一起睡的,和我在一个被窝里睡觉,我会失眠,整夜睡不好。
第二年开春以后,因为老家还有地,婆婆要回老家,孩子也跟着回去了。回去后的几个月里,就经常生病、还得过麻疹,在家里全身过敏,起疙瘩,脸上、身上很多地方都被抓烂了,印象最深的是有一次我们回去,看着孩子身上那种情况,老公的眼泪一直流。当然,我也可怜我的孩子,我也哭了,心也很痛,我也恨自己没能力照顾好孩子,恨自己不能给孩子创造一个好的环境。最后,看情况孩子实在是不能在老家呆了,这才把他接回来。因为没人带,在孩子两岁半时上了私人幼儿园,后来到三岁又才正式入园。
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我总感觉我对孩子付出了很多,可收获的却很少,总是达不到妈妈的要求。老公经常说我对孩子要求太高了,甚至对我提出反对意见,为此,我还和老公生过气,老公说我:“好象孩子不是你亲生的一样,你这样对他”。
有时,我自己也反思,是不是我对孩子要求太高了,想想,有时是,可有些时候,对孩子要求并不高,还是达不到自己的满意,自己还是忍不住对孩子发脾气,而事情过后呢,又不禁后悔起来,后悔自己不应该那样对待孩子,毕竟孩子还小、毕竟他还是个孩子……如此反反复复。我一直在找深层的原因,通过在七彩阳光家庭教育中心听课、参加快乐妈妈读书会等,不断的学习、寻觅,知道了是我自己出了问题,是自己在家庭教育的观念上、思想上有问题,有偏差。“要想改变孩子先要改变自己”、“一个问题孩子的背后一定有一个问题父母”、“问题孩子来自于问题家庭”等等。那么追根溯源我自己的问题根本又在哪里呢?我也一直在找。当然,原因也是多方面的。在看了
和孩子的谈话总是谈不了多少,就谈不下去了,不是我不想和孩子交流,其实我很想和孩子交流,只是我总是对孩子有成见,缺乏足够的耐心。孩子和我有这样一段对话:一天放学我接住他后,正说着话呢,他对我说了一句:“妈妈,其实你一点都不喜欢我。”“你是妈妈的好宝宝,我怎么能不喜欢你呢?”我有点吃惊的问。“你就是不喜欢我,你只喜欢爸爸。”孩子很不高兴的说。我真的很无语,孩子如果不说出来,我真的没意识到,也没想到孩子会有这种心里。不过呢,仔细想想,有时我对孩子的态度确实是不喜欢。“你是妈妈的好孩子,妈妈其实是很喜欢你的。”我赶紧很柔和的对孩子说。可能,在表面上对孩子的吵、批评、要求是孩子能看到的,接受到的,更重要的是在无形当中,我的言行、表情、举动已经使孩子意识到了我对他的态度——不喜欢他,是一种负面的态度,常常会有一种负面情绪伴随着他。
每个妈妈都是爱孩子的,我同样也爱我的孩子。可我的爱远离了正确的爱的轨道,我付出了爱,可孩子并没有感受到、并没有接受到,对我们双方都是徒劳,也都是伤害。孩子,妈妈会努力的学习,不断的提高自己,培养自己的耐心、爱心,用真心、用正确的方式去爱你,不能“让亲妈变后妈”,而在我知道自己有“泛亲生父母现象”后,要去努力的提高自己、改变自己,修正自己与孩子的关系,使亲子关系更加畅通、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