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恒]听《许昌市首届传统文化公益讲座》有感
通过三天时间的听讲座,使我深刻的认识到学习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各位老师的谦逊、学习传统文化之深、之精、之悟都令我倍受感动;几百名义工的辛勤付出,让人感到十分钦佩;各位听众老师听课之聚精会神,也让人折服,从早上7:00开始到晚上9:00结束,中午、下午各休息一个小时,(三天早、中、晚餐免费),每时每刻都井然有序。主持人带领我们诵读经典和感恩诗,义工为我们表演手语舞,老师与我们分享交流自己的故事、让大家在古文化的熏陶中一步步升华。形
其实三天来,各位老师的讲座、交流不外乎围绕两个主题。孝道与幸福、传统文化与孩子教育。
一、传统文化与孝道
山东电视台《天下父母》栏目的总导演
那么,我们如何行孝呢?
1、孝父母之身。这种就是指满足父母物质上的需求,即是给父母“衣”、“食”、 “住”、“行”。让父母不受饥寒之苦。我们在让父母衣食无忧,身体健康的同时,也要珍惜、爱护我们自己的身体,不要让父母过多的来为我们操心,为我们但心,而影响了他们的身体。正所谓“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让父母的衣食无忧,很多人都能做到,而那些连这一点都做不到的,简直是禽兽不如,是大不孝。而有些人,不管父母的悲伤,而出现自残、自杀、不珍惜自己的生命而让父母伤心的也是大不孝。
一方面现在很多家庭对于父母的“衣食住行”基本上是能够解决的。那么,孝行的表达方式也有所改变,比如:“常回家看看”、隔段时间“聚聚餐”等,这同时也是应了老人的需求——希望经常看到子女。另一方面很多人都认为:反正不缺父母的,有吃有穿就行了,感觉这就是很孝了。其实不然,除了孝父母身之处,我们还要孝父母之心。
2、孝父母之心。其实孝父母之心主要就是体现在一个顺字。“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有时候,老人如小孩,人们常说“老小孩”就是这个意思。我们对老人要有耐心,老人所喜欢的,一定要尽力做到,凡是不喜欢的,要尽量避免。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位年老的父亲常常一个人坐在院子里,无人陪伴,一天,儿子回来了,这位老人指着天上飞过的小鸟说:“那是什么鸟啊?”“是麻雀。”儿子回答到。停了一会儿,又飞过一只鸟,老人又问:“那是什么鸟啊?”“是麻雀。”儿子声音有点大。又了一会儿,又飞过一只鸟,老人又问:“那是什么鸟啊?”“是麻雀、麻雀,你怎么还问啊?”儿子很显然有点不耐烦。老人不再说话了,扶着拐杖回到了屋里。一会又出来了,手里拿着一个笔记本,他翻开后接着便读了起来:今天,是一个风和日丽的天气,我带着子出去玩,在小树林里,孩子问:“爸爸,那是什么鸟啊?”“是麻雀。”我轻声的告诉孩子。过了一会儿,孩子又问:“爸爸,那是什么鸟啊?”“是麻雀。”我高兴的告诉孩子。又过了一会儿,孩子又问:“爸爸,那是什么鸟啊?”“是麻雀。”我再一次告诉孩子。这个同样的问题孩子竟然一上午问了近40次,每次我都耐心的告诉孩子那是小麻雀,并讲了一些关于麻雀的知识……听到这时,孩子给父亲跪下了,他已经知道自己哪儿做错了。同时,我们也能感受到父母的伤心。我们对父母孝,就不能让父母伤心。“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
3、孝父母之志。每个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有出息,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功成名就,都希望自己的孩子为自己争光添彩。“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每个父母都不希望孩子的孩子是一个不道德的人。所以说,我们每个人如果要孝敬父母,那你就不要去做坏事,使父母脸上蒙羞,我们要做一个好人,一个有道德的人,让父母为有我们这样的儿女而感到光荣。“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
孝是人类爱的起点,是一切爱的种子,孝门一开,百善皆来。在通向幸福的公式(五段式)孝道—感恩—恭敬—善良—大爱,第一就是孝。
二、传统文化与孩子教育
在本次讲座中,华中一附中学工处主
她通过自己在学习传统文化前后的改变,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来讲述我们作为一个家长如何做孩子的导师,如何做孩子的榜样。她曾经是一个强势的母亲,一个强势的妻子,她曾经用“一、二、三”甚至打骂的方式来教育孩子;他曾经嫌弃自己的丈夫喜欢上别的男人……然而,这一切都在她学习传统文化后出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学习传统文化后,和儿子的关系改变了,看丈夫的角度也不同的,儿子优秀了,家庭和睦了。用她的话就是“我变了,孩子就改变了,家庭也改变了。”
听着
关于对孩子的教育方面,
通过听
三天的时间很快过去了,然而每个人收益的却是一生的财富,一生的幸福。大家都怀着喜悦的心情且秩序井然的离开了会场,昂首阔步奔向了自己的下一个目标。
选自新浪“月儿的博客” http://blog.sina.com.cn/u/14545093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