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到澳洲当姥姥(1) | 宝贝挨饿记

2016年7月1日  浏览:1913 作者:庄汝伟 来源:快乐妈妈读书会

小编的话:

从一个独生女儿的妈妈,到两个外孙女的“妈妈的妈妈”;从中国的“快乐妈妈”,到澳大利亚的“快乐姥姥”;庄老师华丽转身,再次出发。在两个角色转换中思考,在两种不同文化中穿越,在又一轮陪伴生命成长中考量…

从今天开始,快乐妈妈读书会的公众平台,将开办一个新的栏目——《我到澳洲当姥姥》系列。由快乐妈妈读书会创始人——庄汝伟老师亲自执笔,陆续为大家分享她在澳洲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悟,点点滴滴,信手拈来,图文并茂……世界这么大,我们可以足不出户,跟着庄老师一起去逛逛澳大利亚!

万里之遥,天涯咫尺。一手抓教育,一手抓健康,用推动摇篮的手,推动整个世界,依然是我们快乐妈妈读书会不变的使命!


我到澳洲当姥姥系列(1)

宝 贝 挨 饿 记


这年头,还有人挨饿?看到这个题目,你一定会觉得不可思议!谁家的娃不是宝贝疙瘩,哪怕是偏远农村,吃饭问题也都早就不是问了!


是的!一群刚刚走进校门的小学生,我家外孙女喵喵和她的同学们,的确都有过一段挨饿的体验!而且,是在澳大利亚,在世界第一宜居城市一一墨尔本!

5岁半的外孙女喵喵到了上学的年龄,穿上漂亮的校服,背着大书包,蹦蹦跳跳上学去了。妈妈为她准备好的营养午餐饭盒,也装在大书包里。




教室的门前,是一个游乐场。大草坪,篮球场,蹦蹦房,小木屋,滑梯,攀爬架……至于Monky bar(猴子架,就是像把一个梯子横着悬挂起来,用手抓住横杠,身体悬空,换手交替前“走”),那是简直孩子们的最爱。




每天放学,我去接学校喵喵,下课铃一响,就看到孩子蜂拥而出,就地扔下书包,Monky bar立刻变成小猴山,上面密密麻麻挂满了“小猴子”。





没有拥挤和争抢,他们有序排队,一旦轮到自己,各个动作敏捷,飞檐走壁,身手不凡。几乎每天放学,喵喵都还要“Again,Again(再来一次)”,玩上半个小时不肯回家。直到人去架空,校园里静悄悄了,才依依不舍离开学校。牵着她稚嫩的小手,我发现居然布满了一层厚厚的老茧。



就是这样一个让孩子们百玩不厌,极富有吸引力的游乐场,居然就安装在教室门前,这还不算过分,更有趣的是学校老师的做法,更加出人意料——


第一天开学,中午下课时老师宣布:午餐时间40分钟,大家带着饭盒,到外面去吃饭吧!

一群5岁半的“小猴子”,像孙悟空来到了花果山,饭盒一扔,上蹿下跳,不亦乐乎,大显身手,忘记了时间,忘掉了吃饭,忘掉了一切……直到上课铃声响起 。


40分钟时间,就这样全部都被“玩”过去了。回到教室,才想起来,午餐还好好的躺在饭盒里睡觉呢!


“小猴子”们走进教室,才发现自己饥肠辘辘,叽叽喳喳喊:“I am hungry!(我饿了)!”


“现在开始上课!”老师笑容可掬,亲切和蔼。对不起,吃饭时间已经没有了!'


别无选择。忍饥挨饿,继续上课。直到妈妈来接他们回家。


喵喵一上车,打开饭盒,狼吞虎咽,回到家里,依然意犹未尽,打开冰箱,饥不择食,逮着什么吃什么。

“民以食为天”!如此重要的事情,如此简单的道理,我们中国的大多数妈妈,肯定会把这个道理讲给孩子们听——

“一定要先吃饭,然后再玩!”

“你不吃饭,会影响身体健康的!”
“该吃饭的时候,一定记住先吃饭,要不然会挨饿的!”

千叮咛万嘱咐,循循善诱,苦口婆心,但,收效甚微!


澳大利亚的妈妈和老师,谁也没有把这个浅显易懂的道理讲给孩子听。她们心照不宣,配合默契,用足够的耐心,等待着,观察着。


孩子毕竟是孩子。第二天中午,下课铃一响,禁不住游乐场Monky bar的诱惑,又一次重复了昨天的故事——依然是玩得忘了吃饭,依然是上课饥肠辘辘,依然是放学饥不择食
……


“在有限的时间里,你既然你自己选择了先玩,那你就一定要承担挨饿的后果。”——潜台词应当是这样的。但是,妈妈,老师,依然没有说出来。


每天放学后,妈妈都在观察喵喵的饭盒。


一星期以后,饭盒里的午饭开始被吃掉一点了,渐渐地,被吃掉一半了……


终于,在开学三个星期之后,喵妈兴奋地告诉我,今天放学,喵喵的饭盒终于空了!


当中国的许多家长,在为孩子“不吃饭”而愁眉苦脸,“填鸭”,追着喂饭,讲道理……用尽千方百计依然收效甚微时,喵喵和她的小伙伴们,在连续三个星期饥肠辘辘的体验中,自己悟出了这样一个道理——先吃饭,然后再玩,才不至于挨饿!


吃饭这个事情,是人的本能,一出生就会,不用教!饿了就哭,就要吃饭!


但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吃饭让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大伤脑筋了呢?


从什么时候开始,孩子的“我要吃饭”,变成了“要我吃饭”了呢?


亲眼看见一个四岁的小姑娘,被爸爸妈妈爷爷奶奶满屋子追着喂饭,追了几圈以后,小姑娘停下来,吃了一口,然后,以胜利者的姿态对四个大人说,“这下你们满意了吧?我给你们吃了!”


难怪网上流传着这样的段子:
有一种饿,是奶奶认为你饿……
有一种冷,是妈妈觉得你冷……
有一种好,叫爸爸认为最好……


当一个孩子,连冷和饿,这种本能都被别人的感觉取代的时候,我们如何苛求他们长大以后人格健全,内心强大,独立思考,自立于世?


道理如此简单,直接告诉孩子不就得了?怎么忍心让孩子挨几星期挨饿?——也许有人会这么说。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别人讲出来的道理,比起她自己的切身体验,简直是太苍白无力了!我们可以给他喂饭,我们可以不停地提醒,但是,我们可以替代他思考吗?我们可以替代他成长吗?
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当一个5岁多的孩子,能够通过自己的切身体验,知道自己应当先做什么,后做什么,面临诱惑时能够自主做出选择,并且能够为自己的选择承担后果,这真的是一件值得欣慰的事情。


这种现象在澳洲不是个别的。在图书馆,在游乐场,在社区活动中心,经常看到孩子一个跟头摔倒在地,妈妈绝不会马上跑过去扶起他,更不会责怪桌凳绊倒了孩子。顶多说一句,自己爬起来!然后,视线转向别的地方,该干嘛干嘛去了。


墨尔本郊外有一座丹德农山,山上有许多漂亮的红鹦鹉。走到山脚下,刚刚掏出专门带的食物,鹦鹉就扑了过来。这时,周围有中国游客好心提醒我:这里的鹦鹉不许喂!然后指了一下旁边的一块牌子。




我带着疑团走近牌子,看到一连串的英文,打开手机的翻译软件,才明白其中原委——



“请不要喂鹦鹉,如果你经常喂它,会导致:它丧失了自己觅食的能力;它吃的太多会患上心脑血管方面的疾病;它会失去养育自己孩子的能力……”


我汗颜。
对动物尚且如此,更何况对待我们最亲最爱的孩子呢?


老师和妈妈们的良苦用心,耐心甚至“狠心”的背后,是一种更深沉的,更长远的“爱心”,点点滴滴,都是为了让孩子从小学会对自己负责,让孩子从小学会自我教育!


联系我们

我们的成长,离不开您的支持和关注……

快乐妈妈微店商城

快乐妈妈微店商城

快乐妈妈公众微信

快乐妈妈公众微信

指导老师微信

指导老师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