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根留住(下)
七、义工风景线
每一次,可敬的义工们都用自己的身体力行,竖起一个个丰碑,留下一个个不被人知的感人事迹。
石静波老师提到这些无名英雄时说:“我不知道他(她)们是谁,但我知道他(她)们为了谁!”
会场的卫生,他(她)们一点一滴的打扫,不堪的厕所,在他(她)们的手中光洁如新……
寒冷的风中,他(她)们早晨5:30就匆匆起床,迎接学员老师的入场……
听课过程中,老师们专注的听讲,他(她)们却不停的忙前忙后,一丝不苟的为大会服务……
午餐时,他(她)们将饭菜送到学员老师的面前,接着回收饭盒,打扫地上的每一滴菜汁,大家都吃完后,他(她)们才开始就餐,很多时候,他(她)们的餐就是回收的那一点一点的剩饭……
……
但是,没有一个人说累,我们看到的都是洋溢着幸福和欢愉的笑脸,大家不知不觉的用爱与感恩,构筑了一个大同的世界,他们用自己的一言一行,阐述了什么叫做“和谐社会”!
当会议结束后,所有的义工列成两行,向退场的学员们行鞠躬礼的时候,我看到许多的学员也都躬身回礼,我知道,他(她)们接受到了我们的爱与感恩,他(她)们正在用自己的行动,向义工们表达着一份感恩,一份关爱,一份发自内心的感动与尊重。
八、感人的手语舞
每一个开场,手语组的表演都让现场的学员老师从视觉上和感官上受到一次又一次的震撼,他们都惊讶于这美轮美奂的手语,竟能传达出那么多人间的美好,他们知道了有一种交流可以是无声的手语,他们也知道了有一种雅乐,可以让人如此的崇高!
但他们或许不知道,整个会议的十几首手语舞,都是来自全国各地的义工们用短短的时间,集中培训出来的,因为有爱,所以她们的表演虽然并不完美,但却能深深地触动人的心灵!
手语舞组的义工们同时也是迎宾组的成员,每天她们都要在学员老师进场时列队迎宾,之后迅速集结,准备开场之前的手语舞表演。因为衣着单薄,很多人都冻感冒了,但却没有一个人退缩。
石静波老师介绍说:“手语本来是聋哑人之间的语言,因为她的无声,因为她没有文字的限制,所以她可以超越国界,她是心与心之间的交流,她的每一个动作都能传达出一种爱的信息!”
石老师对手语舞的要求非常的严格,做事从不马虎的她很是注意细节,所以在感恩晚会的那个环节,为了达到理想的效果,她特地让南阳的手语老师姚哲带着两位得意弟子奔赴许昌,仅仅为了感恩晚会过程中的两支手语舞《父亲》、《母亲》,三位老师不负众望,现场深情的演绎催人泪下,赢得了一阵阵热烈的掌声。晚会结束,三人又顾不得休息,立即起程返回南阳。
可喜的是,许昌的手语舞组用心的表演取得了石老师的肯定,她说这些姑娘们再一经老师指导就可以达到专业水平了。
每次传统文化的论坛,手语舞组的表演都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再次向这些美丽的姑娘们致敬。
九、领导的天职
一个成功会议的背后,必有领导的关怀支持和一个精诚协作的团队。相对于其他义工来说,他们的责任更为重大,会议的任何一个纰漏,对他(她)们都可能产生很大的影响。他(她)们,承受着其他人无法体会的压力。
但他(她)们仍然担当起来,他(她)们说, 为了让更多的人远离苦难,他(她)们责无旁贷。组委会领导的工作,更看不到。会议的组织、会议的筹款、会议的进程、讲课老师的邀请与接待、大会的统一调配…….等等,所有这一切,都在默默而有条不紊的进行着。
这里面,有许昌市社科联的领导,有许昌开发区的领导,有许昌传统文化促进会的领导,还有各个教育战线上的老师们。看到他(她)们操劳的身影,我就想:如果再多一些这样的父母官,那中国的老百姓就有福了。
十、展开新的旅程
当三天的公益论坛在“我们是一家人”的歌声中圆满落幕时……
当学员老师依依不舍的离开温馨的会场时……
当有关领导站在门口,亲自向大家鞠躬,发放礼品时……
当与会的学员不停地向两旁的义工们鞠躬、挥手时……
……
我知道,这不是分别,不是结束,而是一种崭新生活的开始。
是的,大道将兴,一切,即将开始!
古圣先贤说:“相由心生,境随心转”,我们的心,会慢慢化育出一个清明的世界。“天下兴亡,我的责任”,每一个从会场走出来的人,都将成为一个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种子,大家肩负着时代赋予我们的重任,薪火相传,延续着中华五千年文明的根!
那一首歌又在我耳边响起:“……一年过了一年,一生只为这一天,让血脉再相连,擦干心中的血和泪痕,留住我们的根……”